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| 繼續訪問電腦版

藏密網-漢傳.藏傳.南傳.佛教資訊網

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,赶快注册吧!
立即註冊

合作站点账号登陆

快捷導航
查看: 2391|回復: 0

淨宗法師臨終問答集:共有50題問答!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7-8-8 20:44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20080728_51d75d97f8ae87a83b81TLfqusVGiJe1.jpg


淨宗法師臨終問答集:共有50題問答!

(懇請分享功德無量)


1 問:亡者經過蓮友的助念開示後,沒有出現瑞相,身體僵硬,

是否輪回三惡道?

答:往往經過助念開示,面貌都會轉,身體也都會軟,如果面貌沒有轉,

身體仍僵硬,那是屬於少數,這個問題是在他本身,不在我們。

是他本身當下有執著,執著什麼?執著貪或執著瞋,貪戀他的家人、

家產,不想接受彌陀的救度;或者是瞋恨,恨他的親友,

如太太恨丈夫這一輩子對他不好,所以積怨在心,

即使死了也不想放過他,不想立刻離開,或者是某一個人對他殘害很大,

因此他怨恨很深,他要留著報復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

當下就不能立刻往生,而且身體面貌不容易轉變。

2 問:有人說有瑞相不一定到極樂世界,只可到善道,投生做人。

答:經過開示助念有瑞相的,通常都是往生到極樂世界,為什麼?

因為彌陀親自來迎,所以往往是往生極樂世界。但,也有到善道的,

如生天,或生而為人,問題是他本身,他本身想生天享天福,

或者想做人,享受人的福報,這樣他當下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。

有的人,阿彌陀佛來接引了,他不想往生,為什麼?他想下一輩子當人,

想下一輩子出家當高僧,要一聞千悟,要大弘法化,廣度眾生,

他不想馬上往生。這樣的情形也有,但那都是屬於少數。

也因此我們念佛的人現在就應該理解這個道理,

不需等到臨終有人助念才能往生,同時也不需要存著下輩子要來當人、

要來出家、要來當高僧,要來廣說佛法、廣度眾生的想法。

這樣的意思是說,事有輕重緩急,以優先順序來說,是先往生極樂世界。

因為往生極樂世界,才能超凡入聖,永遠了脫生死輪回,

生命是無量壽命,沒有病的苦、老的苦、死亡的苦,而且神通無礙,

十方世界能夠神通變化,來去一念之間。如果要當高僧,要廣度眾生,

都是要先往生極樂世界,然後乘願再來;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,

還是六道的輪回眾生,還是業障的凡夫,還沒有超凡入聖,

就危險太大了,為什麼?有貪瞋癡,業障還在,

難免會在某一生某一世墮落三惡道,那就可怕了,

所謂「一失人身,萬劫不復」,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,

就是要先了脫生死,先往生極樂世界,這是我們優先的目的,

然後再乘願來廣度十方眾生,要先有這個觀念。

3 問:臨終口念不出佛、心裏默念,能不能往生?

答:能!

4 問:臨終一句一句默念佛號也有困難,只有一念願生的心,

能不能往生?

答:能!《觀經》下品中生就是如此。

5 問:臨終自己意念也有困難,只能跟著人家隨口稱念,能不能往生?

答:能!《觀經》下品下生的人就是這樣,自己一點心力都沒有,

不能意業思惟,只能跟著善知識隨口稱念,也得到殊勝往生。

比如自己不會寫字,讓會寫字的人把著手寫出來的同樣也是字。

臨終人自己的心已不能念佛,跟著善知識一聲一聲口中念佛,

也同樣是念佛,同樣往生。

6 問:平時念佛願生,臨終昏迷沒有念佛,能不能往生?

答:能!

7 問:為什麼平時念佛、臨終沒念佛,也能往生?

答:往生並不是必須要到臨終才能決定的,平時專修念佛、真願往生,

則其往生平時就已經定了,臨終雖沒能念出佛,也必往生。

這在淨土宗叫做「平生業成」。

好像一棵大樹,長的時候就向西傾斜,鋸斷的時候雖不再加力,

也自然往西而倒。又好比早就安坐船上的人,

即使船離碼頭的時候睡著而不知,也絲毫不影響安達彼岸。

善導大師說念佛是往生正定之業,正是如此。

8 問:既然念佛是正定業,任何人念佛都能往生,

那為什麼還有臨終助念一說呢?

答:如印光大師說:「此(臨終助念)法乃唐善導和尚所發明,

謂平日不念佛者,依此法助念,亦可往生。」可知臨終助念主要是

針對平日不念佛的人。因為平日既不念佛,臨終再不念佛就要

墮落輪迴了,所以這時就需要善友來開導幫助,帶領他一道念佛。

他這時能隨著念佛,同樣往生。臨終助念都能往生,平時念佛的人

就更能往生了。這也正說明念佛是往生正定業,萬修萬人去啊!

9 問:念地藏菩薩、《地藏經》、《金剛經》,念咒等,算不算助念?

答:通通不算!只有念阿彌陀佛名號才是助念。所謂「助念」,

是助人念阿彌陀佛,往生極樂世界,而不是助他念經、念咒、

念其他佛菩薩等。臨終之時,情況萬分危急,不管平時學什麼法門,

這個時候通通都要放下,專念一句阿彌陀佛。再雜七雜八念別的,

來不及了。說得嚴重一點,這是擾亂助念,破壞往生。

因愚癡無知而造罪,沒有超過臨終擾亂專念阿彌陀佛的。

10 問:念經、念咒、念所有佛菩薩,不是都有功德嗎?

怎麼能說是破壞呢?

答:確實都有功德,能保證臨終人不墮於三惡道,但不能保證必然往生。

本來臨終助念是要達成往生淨土成佛的,結果念別的經咒、佛菩薩等,

只得人天善果,再下一輩子說不定難遇佛法而墮入三惡道,

豈不是破壞了成佛的大事!

11 問:助念者最要把握的根本是什麼?

答:排除一切障緣,專念一句阿彌陀佛!

12 問:助念時,開示的主要內容是什麼?

答:先說明輪迴是苦、極樂是樂,勸他應當發願往生。

再勸他放下世間一切執著,因為身命將終,再執著也無用,

而且妨礙往生。

最後勸他隨著一道念佛,見佛來迎,即隨佛去。

13 問:怎樣做最簡單的臨終開示?

答:「某某人,死後輪迴很苦,請跟我一起念阿彌陀佛,

隨佛接引去極樂世界吧。」

14 問:為什麼有的人經過很長時間的開示助念,還是斷不了氣?

答:要麼是他的壽辰還未到,要麼是他心事未了。若是壽辰未到,

前來助念的人就不要急,可以放緩一緩,以免增加臨終人的負擔。

若是心事未了,就要瞭解是何事,幫他儘快了卻。如有帳務未了,

就可以讓他的眷屬說:「所有帳務,我們都清楚,自會了結的,

您就放心走吧。」如有兒女牽掛,放捨不了,就說:

「我們一定會好好扶養他,幫助他,請你放心。」如有怨恨難平,

就說:「某某現在也很後悔,您就要去淨土成佛了,就原諒他吧。」

如能切中他的心事,立即就會有明顯的效果。

15 問:助念、開示,最要注意避免的是什麼?

答:

一是避免雜。除了一句阿彌陀佛,其他一切皆免。

二是避免增加病亡者的心理負擔。比如說:「某某人,

你一輩子念佛修行,求的就是往生,現在是關鍵時刻,

你一定要努力把握正念,如果這時候不能把握,

一輩子修行就會前功盡棄。」這樣的話都有負面信息在當中,

勢必增加臨終人的壓力,因為人在這個時候不是自己勉強就能做主的,

最需要助念的人善巧安慰,讓他的心平安和順。應當說:「某某人,

你一輩子念佛修行,願意往生,阿彌陀佛早都看到、知道,功不唐捐!

阿彌陀佛救你是救定了!現在雖然還沒看見阿彌陀佛現身接引,

是因為你的壽辰還沒到,但你早已是阿彌陀佛的人了,

阿彌陀佛自然會不早不晚來接你的,所以請你不用著急,

能跟我們念佛就跟我們一道念佛,如果力有不及,

我們念佛你聽著也是一樣,你就安心地躺在這裏,

等待阿彌陀佛來迎吧。」

16 問:助念者應該抱什麼的心態?

答:

一、設身處地地站在臨終人的立場,想到:我就是那個躺在病床上

的人,我現在最希望的是什麼呢?能這樣想,所作所為就能

符合臨終人的心了。

二、完全信任、仰賴阿彌陀佛,不必擔心助念能不能往生、

阿彌陀佛會不會來等等。助念的人只管專心念佛,阿彌陀佛自會

來救度臨終人,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是很容易的。過多的擔心

不僅沒有必要,而且會影響念佛的氣氛

17 問:臨終助念,開示與念佛以何為主?

答:念佛為主。開示是引導念佛的方便。

18 助念時,沒有人開示、只念佛行不行?

答:平生未聞佛法、不求往生的人,最好能有簡單開示,勸他願生。

實在沒有人開示,只要大眾同聲念佛,自然滿屋光明,

也有不可思議的效應。

19 問:助念時,唱念、稱念,六字、四字,何者為勝?

答:以臨終人喜愛為準。一般而言,稱念比唱念省心、省氣、省力,

病重、臨終之人氣息不足,心力衰弱,唱念難以跟進,宜用稱念。

六字比四字完整,四字比六字急促;正命終前後稱念四字,因形勢急促,

不必求佛號完整;其餘時間情勢緩和,即稱念六字,較為圓滿

20 問:助念的蓮友是不是越多越好?

答:不一定。分班助念,一班有六、七、八個人足矣。人少往往統一,

人多每每雜亂。助念的現場要求精神專注,佛號整齊,不要有閒話雜語,

也不要人來人往地走動,電風扇等機器搖動、聲響等都儘量避免。

21 問:念佛機能否代替蓮友助念?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代替?

答:人的心力感應大,念佛機可做助緣,但不能完全代替人。

特別正當命終前後,更要眾人同心齊聲稱念,萬不可人不念、

只用念佛機念。

下面五種情形可用念佛機暫代:

一、無人助念。

二、助念人過於困乏,難以持續;病者尚平穩,不甚危急。

三、臨終者自己有把握,不必人助念。

四、亡者助念至少八小時之後。

五、亡者確已往生。

22 問:有修行的人助念,效果是不是比一般人好?

答:準確地說:越是專修念佛、虔誠專注的人,助念效果越好。

23 問:家人為他念佛,利益是否超過一般助念者?

答:一般來說是這樣,因家人之間緣分親,念佛心誠,易於感通。

但如果只是敷衍,反而不如外來助念人虔誠專注,則其利益效果也差。

如有蓮友來助念,家人竭誠參加,相互感動,輾轉增上,效果最好。

24 問:一生信願專修念佛的人,臨終遇家人哭泣、搬動等,

也會影響往生嗎?

答:果真一生信願專修,早入彌陀攝取光中,臨終不論遇到何緣

都不會受到影響,決定往生。但一個人的內心,外人難知,

況且既然來助念,總是要排除一切可能的障緣,以為萬全之策,

所以不論臨終人信願如何,助念都要排除家人的哭泣、搬動等。

25 問:家人哭泣、搬動病亡人等,會不會影響助念的效果?

答:會!因為這樣會增加病亡者的痛苦,如果不是平時信願堅定、

念佛有素的人,容易起貪愛、瞋恨等心念,從而墮落三塗。

26 問:如其家人反對,可否在心中默默為其開示助念?這樣效果一樣嗎?

答:可以!雖心中默念不出聲,周身自然也有佛光,

如能虔誠專注,默默開示,佛力感通,效果也不可思議。

27 問:阿彌陀佛接引念佛人時,是自己來還是有觀世音菩薩、

大勢至菩薩隨行?

答:如《阿彌陀經》說:阿彌陀佛攜同觀音、勢至及諸聖眾同來迎接。

但隨人因緣不同,所見有種種不同:有人只見佛不見菩薩,

有人只見菩薩不見佛,有人見少聖眾,有人見多聖眾,

有人只見蓮花、光明。

28 問:聽說:見到阿彌陀佛接引要「衝上去」。

見到阿彌陀佛後,要怎樣「衝上去」?

答:「衝上去」,沒見經上說,可能是有人想像出來的吧。

其實只要有願生心就可以了,如同戀人相見,即使沒有人教,

也會相互接近。念佛人見到佛來迎接,很自然就會向佛而去,

如冷者趨暖、暗者希光,都是自然傾向。何況有阿彌陀佛的神力攝取,

這時願生人就像一小片草葉遇到巨大漩渦一樣,自然隨佛而去。

如《觀經》九品往生,皆是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放光授手接迎,

念佛人自然升坐蓮台,隨從佛後,直入蓮池。我們只管念佛,

如何坐上蓮台、如何往生西方蓮池,都是阿彌陀佛的事,不必我們擔心。

29 問:臨終時會有魔來變作阿彌陀佛嗎?

答:不會!因為臨終非招魔之時,況且念佛人臨終有阿彌陀佛、

觀音勢至諸大菩薩光明神力加護,一切外魔不得靠近。

如正當午日之下,不可能存有陰影

30 問:臨終昏迷,為其助念能不能往生?

答:能!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黃英夫,昏迷四十三天,如同植物人,為他開示念佛,仍然殊勝往生,即是明證。

31 問:昏迷同死,不動不語,無見無聞,為什麼為他開示念佛也能往生?

答:外相雖迷,神識不迷,如果為他開示念佛,

他依然明瞭。若他隨著念佛、願生淨土,也必往生。

32 問:萬一臨終昏迷,佛來接而不知,如何往生?

答:這是不可能有的事,絲毫不必擔心。如

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299頁蔣妙信,腦血管破裂,

昏迷一天一夜,醒來突然說:「佛來接我,我要往生了!」

即是證明。說明肉體雖昏迷,神識不昏迷,佛來迎接,

歷歷明見,隨佛往生。

33 問:臨終或亡者沒有見過阿彌陀佛、不認識怎麼辦?

答:一見佛時,自然而知。如草木不知春,春天到時,自然勃發。

人在死苦,佛來接引,則如草木向陽、冷者趨暖一樣,自然傾向於佛。

眾生都有佛性,不愁不認識佛。如木有火性,放入烈火自然燃燒;

冰是水性,放入沸水自然融化。哪裏還愁木不識火、

冰不知水呢?何況佛有神力加持,豈不能令凡夫識佛!

34 問:生前不曾念佛,死後助念能往生嗎?

答:能!肉體雖壞,神識不死,比平時更靈敏,只要隨開示念佛、

願意往生,無不往生。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346頁張王免、

第348頁沈松亮、第366頁朱必發等,皆是其證。

35 問:遭橫難橫死的人,助念也能往生嗎?

答:能!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361頁高宏博墜樓、

第366頁朱必發車禍、第349頁陳偉國他殺、

第352頁尚漢勝猝死,皆由助念往生,都是證明。

36 問:自殺的人助念能往生嗎?

答:能!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356頁吳紹貞即是其證。

37 問:死後多日的人,助念還能往生嗎?

答:雖死多日,若神識尚未投胎,則為其助念,仍能往生。

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338頁冠瑛之父,

死後十八日助念得生,即是其證。

38 問:既然死後多日也可通過助念往生,

那時間上應該怎樣安排對死者的助念?是否念四十九天更好?

答:助念、超度應以離亡者死時越近越好,不可拖延、

擇日子等;時間長短,當據實情,總以越長越好。

39 問:不在死者身邊,在別處為他念佛,能助其往生嗎?

答:能!因為人心超距離,感應不思議。如

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338頁冠瑛在臺灣、

其父亡在大陸,相距數千里,為之念佛,得以往生,即是證明。

40 問:這麼說來,不論何人,只要助念,都能往生淨土,是嗎?

答:有人助念的話,往生的可能性非常大,但也不能保證個個都能往生。

所謂助念,是助他本人念佛,這樣才能往生。雖有他人助念,

如其本人善根淺、業障深,不願往生、不念佛,也不能往生。

不過,即使沒能往生,但臨命終時,一句佛號一歷耳根,

至少保證不至墮落三惡道。所以其功德利益也是難思的。

41 問:哪些人必須助念才能往生或才有把握往生?

答:一、沒有學佛的人。二、不念佛的人。三、不求往生的人。

這三種人必須助念。

四、願生心不真的人。五、雜行人。六、疑心重的人。

這三種人也須助念,往生才有把握。

42 問:什麼樣的人不須助念決定往生?

答:平時真信彌陀救度、真願往生、專念佛號的人,不論臨終有無助念,

決定往生。如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155頁青島張氏、

第318頁台南某老太等

43 問:為什麼有人一生念佛、真願往生,也要人臨終助念?

答:此並非往生不定、要人助念,而是往生已定、請蓮友臨終相送而已。

如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135頁瑩珂法師、第147頁胡松年、

第151頁董子明、第153頁鄭錫賓等。

44 問:念佛人有何徵相,證明決定往生?

答:一、走時坐臥自在。

二、預先準確知道何時往生淨土。

三、正念佛而終。

四、臨終自說極樂聖境現前,佛、菩薩、蓮花來迎。

五、臨終助念人見極樂佛、菩薩、蓮花來迎。

六、親友夢中、定中或念佛中,親見其人現往生淨土相,清晰確鑿。

七、死後全身冷透,頭頂溫熱。以上七種,隨具其一,皆可明斷決定往生。

其他如念佛人命終之後面含微笑、身體柔軟、天樂妙香等,

亦基本可視為往生淨土之徵相。

45 問:如果沒有上面這些瑞相,是不是就沒有往生淨土?

答:不是這樣!只要平時念佛、信願具足,雖然沒有特別的瑞相,

也決定往生。這就只有佛與往生人自己知道,他人不知了。從根本來說,

往生決定在佛願不虛,和瑞相無關。然而一般初學的人,

對於佛語、佛願難以直接起信,所以暫借眼前瑞相以啟發他們的信心。

46 問:什麼樣的人會走時自在?

答:往往地位低下、愚鈍無智、心地善軟、老實念佛、

不事張揚的人,會走得好。略說有六:

一、精進不懈的人,如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151頁董子明、第153頁鄭錫賓等。

二、守愚樸實的人,如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136頁修無法師、第138頁鍋漏匠師父等。

三、沉厚潛修的人,如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155頁青島張氏。

四、慈柔善軟的人,如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272頁泉陽馬氏、第318頁台南某老太。

五、厭離心切的人,如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135頁瑩珂法師。

六、宿有善根的人,如《念佛感應錄》第三集第215頁潛江胡老漢。

47 問:什麼樣的人走時較不自在?

答:一、雜行人。二、懈怠人。三、疑心人。四、貢高我慢人。

五、好求名利人。六、性格剛強人。七、造多惡業人。

此七種人除非宿世有大善根,否則要想走時自在就難了。

48 問:什麼樣的念佛人能預知時至?怎樣預知時至?

答:有兩種人:一、念佛功積。二、宿善深厚。

則於定中、夢中、正念佛中,蒙佛菩薩告示而知;或不由他告,

至時自己自然而知者。外人覺得神奇,對他只是平常,如見眼前之物。

49 問:平日雖念佛,但恐不能往生,預先邀約蓮友至時

來為助念,可以嗎?

答:可以預先邀約蓮友助念,但不要認為:平時念佛往生不定,

必須助念才能往生。應當深信:「不論有無助念,念佛決定往生!」

但凡夫常情所限,臨終之時難免孤寂,如果家眷沒有信佛念佛,

按世俗方式處置,不能體諒念佛人的心情,違背念佛人的心願,

總是很遺憾的事;而這時如果有蓮友來一起念佛,就會倍覺安慰與溫暖。

畢竟同一信仰,現在念同一佛名,當來生同一淨土,

親上又親,臨終相送,是令彼此很快慰的。

溫情而莊嚴的念佛,不僅對臨終人是安慰,實際上

更能免除家眷離別的悲傷,增長他們的佛法善根及信心,

引導他們也嚮往淨土、念佛往生。有不少人

就是因為有蓮友來為他們的家人念佛,

受到佛法利益的感動而信佛念佛的。

對於來參加助念的蓮友來說,也是一次奉獻愛心、體驗無常、

現場觀摩阿彌陀佛大慈救度、感受佛恩的好機會。

50 問:平日念佛與臨終助念之間,應如何用心取捨?

答:應當想到:我是念佛人,臨終之時,

即使沒有一個人在場,阿彌陀佛也決定會率領清淨大海眾菩薩來迎!

但報謝娑婆之時,如果有蓮友念佛相送,既少俗緣,

又相慶慰,也是很殊勝的事。

又,如果為了自己,則應當致力於「專修念佛,乘佛願力,決定往生」,

不可將往生押在臨終助念之上。如果為了別人,

則臨終時儘量前去助念安慰

http://h69966996.pixnet.net/blog/post/445229414-%40-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小黑屋|手機版|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|藏密網 |網站地圖UA-2159133-2

GMT+8, 2024-3-29 00:08 , Processed in 0.02978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Copyright © 2016 | LIGHTSAIL支持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