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密網-漢傳.藏傳.南傳.佛教資訊網

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,赶快注册吧!
立即註冊

合作站点账号登陆

快捷導航
查看: 2761|回復: 0

修習正念需要避免的7個誤區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6-9-20 22:25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
af0e5396gw1f6180cgxsbj20m50ha75g.jpg

修習正念需要避免的7個誤區

加州健康研究院 那蘭陀寺

在你開始練習正念之前,需要先厘清一些關於正念常見的謬誤和迷思(即使我們已親自練習多年,有時候仍得努力摒棄這些錯誤)。

1
正念不只是沈思冥想

跟一般人的假設和看法完全相反的是:正念並非只是沈思、冥想、靜坐,這些都只是培養並加強正念成為生活方式的方法。更重要的,是正念能讓你對自身及周遭環境都懷抱慈悲、好奇、同情與接納的心態。

此外,真正的正念即便在極度忙碌的狀態下也能進行,無論你身在何處、正在做何事、扮演何種角色,也不論你正跟誰在一起,都不會有所影響。

2
正念不受時間與環境限制

許多人常用的借口,就是他們沒有時間練習正念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正念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它時時刻刻都與你同在,即使在你閱讀這本書的當下也一樣。你在任何時刻,都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正念,因此你根本沒有借口不付諸行動。在你進行的日常活動中,譬如用手機查看和傳送電子郵件、穿衣服、刷牙、洗澡、排隊或是等車的任何時刻,隨時都能進行練習。

人們也常抱怨自己太忙了,或是周遭有太多噪音和難搞的人,所以他們得找個安靜的地方,遠離這一切才能練習正念。這種說法也只是推托之詞和慣性的思惟模式所致。即使身處嘈雜或惡劣的環境時,你仍然可以發現原來有很多事物值得我們留心。你不需到遠離塵囂的深山靜林或佛寺廟宇里閉關禪修,只要打開覺知的天線,你會發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獲得心靈的靜修,而正念就是隨遇而安的心境。

3
正念不只是身心放松

雖然正念練習無疑將帶給你更深層的放松與平和,還能提升你的身體功能、表現、產能和創意,但這些全都只是練習正念所帶來的意外收獲。

也就是說,身心放松以及上述的改善功效,並不是練習正念時要達成的目標,它們或許是會自然產生的副產品,但並不需被刻意強調(如果我們能放下“期望能放松或感覺更好”的執著,這些伴隨副產品而來的益處,倒也可以算是種收獲)。

嚴格來說,正念並沒有什麽標準流程,也沒有終極目標或是結果可言。正念就是種邀請自己“踏進”生活中的實際練習,我們要培養覺知,盡可能有意識的開放心胸,接納自己的狀態與身處的位置,讓自身能安然度過忙碌生活。請牢記此事。

4
正念不是逃避現實,或只有正面思考

在早期,這是非常常見的錯誤觀念,我們也常從那些超級成功和忙碌的案主口中聽到這樣的說法。正念談的是認清自己的想法,面對現實,並檢視自身與生活經驗的緊密連結。藉由練習,你會更了解自己,並與他人維持更好的關系。

正念也非凡事都只往好的一面想,避免去看負面的“正面思考”;而是要你帶著覺知,真實體驗當下的每一種感受,清楚情緒是變化無常的,並利用看見、理解、繼而接受的進程,接受每一個念頭與情緒。

如此,你將開始接納現實生活中的一切,並懂得處理任何時刻所產生的感受,也會出現許多不同既往的選擇和想法。在這樣的情況之下,你就能有最佳的機會、以最有利的方式行事,並且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勇往直前,進而美夢成真。

5
正念不是自私與偷懶

許多人會覺得如果花費時間練習自我成長,是自私又懶惰的行徑。他們認為必須先把每個人、每件事都打理好,才能花時間與心力照顧自己。這種說法其實又與正念的理念不符了。

首先,正念要付出心力,並要遵守許多的規範─它是以人類熟悉的生活方式,來培養最深層的典範轉移(paradigm shift),這當然非常不容易。藉由每一種練習,可以觀察到那些經過數年、甚至是數個世紀所強化得來的習慣,而且這些習慣是可以改變的。

其次,假如我們要將每件事都先打理好(事實上這是永遠不可能達成的),才能抽出時間將事情處理得更好,那麽我們很可能會過勞、筋疲力竭,也無法再多花些心力、時間、註意力和精力在我們所重視的人、事、物上。

6
正念不是要清空思緒

這是對於正念的斷章取義。正念的要義是接受現狀,接受自然發生的事情,完全無所偏好或取舍。在正念練習的過程中,被思緒幹擾分心是無可避免的,但這並不代表你失敗了。事實上,要完全放掉雜念是不可能的,但察覺到自身想法卻是可以做到的。在某個特定時刻,萬一念頭或感覺突然出現,你要能意識到此事。

透過不斷的練習,出現雜念的機率會越來越少(我們要再次強調,正念沒有快捷方式,關鍵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),你也能更加專註。

7
正念無法速效解決所有的問題

雖然從你一開始練習就能充分到體驗到正念的好處,但它絕不保證你能擺脫或是消除生活中不美好的經驗。或許在進行正念的同時,或是在練習之後的生活中,你還是會覺得沮喪、失望、氣餒、有壓力、心灰意冷,甚至焦慮,但在學習擁有覺知和接納自身的經驗後,當你面臨困境時,會覺得比較不那麽難挨;而且體驗到不順心的感覺次數也將日益減少,程度亦能越來越輕微。
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 ... e=0#wechat_redirect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小黑屋|手機版|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|藏密網 |網站地圖UA-2159133-2

GMT+8, 2024-4-20 10:25 , Processed in 0.020374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Copyright © 2016 | LIGHTSAIL支持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