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密網-漢傳.藏傳.南傳.佛教資訊網

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,赶快注册吧!
立即註冊

合作站点账号登陆

快捷導航
查看: 3080|回復: 0

海雲繼夢:一定要與眾生相處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6-9-20 21:03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8901f945jw1f7dufkwq54j20c80icdj2.jpg


一定要與眾生相處

海雲繼夢 四川華嚴

為什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一定要與眾生相處呢?這有二個原因 ︰

第一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是追求人生止於至善的「生命」境界,因此就必須跟眾生在一起。因為在止於至善當中,不可能只有一個人相處,必須與群眾相處。不但自己要獲得滿足,還要所有與我們有緣的人均獲得滿足,這個有緣也就是當機眾。在一佛乘的當機眾分為五教:

(一)人天乘:是屬下下根器者,修「人天福報」的當機眾。
(二)小乘:下根器者,修「自己出離心」的當機眾。
(三)終乘:中根器者,行度利他心,「修人空、法空」,破「我、法」二執。
(四)大乘頓教:上根器者,行「內證甚智心」,離迷證真如。
(五)一佛乘:上上根器者,行「普賢大行願心」。

這五乘中各個都有當機眾,因此根器的利鈍不是問題,都可以安立眾生於世間海中.這在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之時,必然會有的一種狀況。

第二是自己要如何調整自己。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識型態。以我們即成的意識型態,要調整到止於至善是不可能的。因為你還是用舊有的意識型態。所以修行要靠「經典」來作指導。但是「聖言量」有很多盲點.這些盲點很難去突破。四大法門的受持、讀誦、書寫、為人演說、都已盡力,但還是感受不到。這個時候就要靠在群眾中來歷練自己。因為眾生和我們一樣,都有他本身的意識型態.他和我們一樣也都是剛強難化。但是我們帶有警覺性,而眾生不具這種警覺性,也感受不到自己剛強難化,而且把剛強難化視為理所當然、本來如此.堅固鬥爭視為應該如此.而且不但要堅固鬥爭,更是要鬥贏.他不知道這是錯誤的。我們有警覺性知道鬥爭是不對的,我們能夠如此反觀自己,也就是具有覺察覺知的能力與警覺性。所以和眾生互相的摩擦歷練之時,借著眾生的反應,就知道自己的剛強難化與意識型態的出處.這樣就能破除自己的意識型態,然後才能成就。所以沒有眾生的摩練,是不可能成就的。因為在即有的意識型態之下,是無法自我超越的,經典的盲點更無法看出來。

目前臺灣的佛教現象來講,存在的只是念佛、持戒、誦經。念佛方法也不知道.持什麽戒那是另一回事.總共戒有幾條也不清楚.是否每條都持,那也不見得.修行的是不是一個很完整的法門也不知道.而以為這樣就對了,因而產生偏差。這種佛法是沒有辦法放在世界的天坪上來看的。譬如吃素是很好,可是全世界只有臺灣在吃素。好是很好,但不是真理。吃素並不是修行。好的不一定是真理。那你有否看到別的部份是如何。假如我們具有宏觀的立場來看,可能其它地區的佛法,更接近於世尊的真實義。以此比較之下就可以看出,我們自己本身對經典有很多盲點。而且大家可以發現在許多的開示專題演講,或弘傳經典內容里面,講的都是自己的法,而不是如來真實義。只是自己意識型態、一廂情願想當然爾的。所以就會推理出很多誤謬的結論出來,這就是我們對「聖言量」的盲點所造成的。所以為了克服對「聖言量」的盲點,必須依靠眾生來啟發我們。

這種依靠眾生的原動力,就是自己的警覺性。有了這個警覺性,與眾生在碰’沖’磨相處的時候,互相激蕩的火花,會使我們觀照自己,使我們跳出意識型態的巢廄。否則我們不知道,大家都想當然爾.一廂情願的推理.所得的結論都是非常荒謬的,這樣就不是佛法.這才是教化眾生的真正義意。不是去改變眾生,而是和眾生相處的時候,讓我們產生變化.讓我們產生超越,這樣自己才能成就。所以和眾生相處,不要認為我們在教化眾生.而是眾生是老師,自己是學生。因為只有借著眾生才能認清自己.借著我們有高度的警覺性,才能夠放下自有的意識型態.才能破除自己很多框框格局。這些框框格局、意識型態能夠破除,自己的所知障才能瓦解,同時菩提才能成就。如上講次所說︰要破除煩惱障比較容易.要破除所知障很難。一定要擁有根本智,自己才能破所知障。要破眾生的所知障,也一樣要俱足根本智,才能夠知道眾生的所知障的出處。要破除自己的所知障,要先堪破自己的意識型態,放下意識型態才有可能。自己的意識型態要如何破呢?只有借著眾生的影子,反觀自己才能放下。所以和眾生相處是自己成就的第一要件。因此大乘再三強調要教化眾生。若無剛強難化及比你高段的眾生來折磨你,根本不知道什麽是意識型態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我們不可以自認為對佛法有多深的體認,眾生就要聽你的。俗語說得好,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,眾生隨時在挑戰、磨練你。我們能如此帶著警覺性,就破了一重無明、破了一個意識型態。當你一再破意識型態時,大圓鏡智就一直型成,本來面目就逐漸清楚。這種理解非一般自了漢的小乘學者所能領悟。所以大乘行者會非常重視眾生,眾生越是剛強難化,其對我們的幫助越大,乖巧的眾生只能給你做增上緣。真正要踏破虛空,覓得真如本性,只有剛強難化的眾生才能助我們完成。所以真正要增長我們法身慧命的,就是難以教化調伏的眾生,才是我們要教化的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——摘自《離世間品》
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 ... e=0#wechat_redirect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小黑屋|手機版|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|藏密網 |網站地圖UA-2159133-2

GMT+8, 2024-4-25 18:45 , Processed in 0.02578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Copyright © 2016 | LIGHTSAIL支持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