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菩提 發表於 2012-12-20 16:38

禪詩意境(二)




《禪詩意境 二》
詩 題/作 者禪 詩 法 偈
《平等實性》
南朝‧善慧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,
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。
《白雲泉》
唐‧白居易天平山上白雲泉,雲自無心水自閒,
何必奔衝山下去,更添波浪向人間。
《夜歸鹿門山歌》唐‧孟浩然山寺鐘鳴晝已昏,漁梁渡頭爭渡喧。
人隨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歸鹿門。
鹿門月照開煙樹,忽到龐公棲隱處,
巖扉松徑長寂寥,惟有幽人自來去。
《與諸子登峴》唐‧孟浩然人事有代謝,往來成古今。
江山留勝跡,我輩復登臨。
水落漁梁淺,天寒夢澤深。
羊公碑尚在,讀罷淚沾襟。
《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》唐‧王維龍鍾一老翁,徐步謁禪宮,
欲問義心義,遙知空病空。
山河天眼裡,世界法身中,
莫怪銷炎熱,能生大地風。
《過香積寺》唐‧王維不知香積寺,數里入雲峰。
古木無人徑,深山何處鐘?
泉聲咽危石,月色冷青松。
薄暮空潭曲,安禪制毒龍。
《對酒》唐‧李白蝸牛角上爭何事?石火光中寄此身,
隨富隨貧且歡樂,不開口笑是癡人。
《將進酒》唐‧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。
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,朝如青絲暮成雪。
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!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。
烹羊宰牛且為樂,會須一飲三百杯。
岑夫子,丹丘生,將進酒,杯莫停!
與君歌一曲,請君為我傾耳聽。
鐘鼓饌玉不足貴,但願長醉不願醒。
古來聖賢皆寂寞,唯有飲者留其名。
陳王昔時宴平樂,斗酒十千恣歡謔。
人何為言少錢?徑須沽取對君酌。
五花馬,千金裘,
呼兒將出換美酒,與爾同銷萬古愁。
《送靈澈上人》唐‧劉長卿蒼蒼竹林寺,杳杳鐘聲晚,
荷笠帶夕陽,青山獨歸遠。
《旅夜書懷》唐‧杜甫細草微風岸,危檣獨夜舟。
星垂平野闊,月湧大江流。
名豈文章著?官應老病休。
飄飄何所似,天地一沙鷗。
《觀幻》唐‧白居易有起皆因滅,無睽不暫同,
從歡終作慼,轉苦又成空。
次第花生眼,須臾燭過風,
更無尋覓處,鳥跡印空中。
《僧院花》唐‧白居易欲悟色空為佛事,故栽芳樹在僧家,
細看便是華嚴偈,方便風開智慧花。
《與浩初上人同看寄京華親故》唐‧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芒,秋來處處割愁腸,
若為化作身千億,散向峰頭望故鄉。
《魚鼓頌》
唐‧從諗四大由來造化工,有聲全貴裡頭空。
莫嫌不與凡夫說,只為宮商調不同。
《江南春》唐‧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,水村山郭酒旗風。
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台煙雨中。
《題都城南莊》唐‧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,
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。
《自性》唐‧張拙光明寂照遍河沙,凡聖含靈共我家,
一念不生全體現,六根才動被雲遮。
宋‧永明延壽忙處須閑淡處濃,世情疏後道情通。
了然得旨青冥外,兀爾虛心罔象中。
泉細石根飛不盡,雲蒙山腳出無窮。
樵夫釣客雖閑散,未必真棲與我同。
《西來意頌詩》宋‧善昭庭前柏樹地中生,不假牛犁嶺上耕。
正示西來種千路,鬱密稠林是眼睛。
《登飛來峰》宋‧王安石飛來峰上千尋塔,聞說雞鳴見日昇。
不畏浮雲遮望眼,自緣身在最高層。
《廬山煙雨》宋‧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,
到得還來無別事,廬山煙雨浙江潮。
《武昌酌菩薩泉送王子立》宋‧蘇軾送行無酒亦無錢,勸爾一杯菩薩泉。
何處低頭不見我?四方同此水中天。
《示兒》宋‧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。
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
《觀書有感》宋‧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,
問渠那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。
《過零丁洋》宋‧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山河破碎風拋絮,身世飄搖雨打萍。
皇恐灘頭說皇恐,零丁洋裡歎零丁。
人生自古誰無死?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《勸修行》宋‧同安常察
 披毛戴角世間來,優缽羅花火裡開,
煩惱海中為雨露,無明山上作雲雷。
《修行一得》元‧耶律楚材從征萬里走風沙,南北東西總是家,
落得胸中空索索,凝然心是白蓮花。
《民權白雲寺》清‧佛定佛在西天法東流,光明普照四部洲,
有佛出世龍天喜,無僧說法鬼神愁。
《句容慧居寺》清‧雍正即心即佛是非是,非佛非心非是非,
試把是非皆坐斷,管他心佛作何依。
寄禪法師大千一粟未為寬,打破娘生赤肉團;
萬法本閒人自鬧,更從何處覓心安。
《題竹石》清‧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,立根原在破巖中,
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。
《寄調箏人》民國‧曼殊禪心一任蛾眉妒,佛說原來怨是親,
雨笠煙蓑歸去也,與人無愛亦無瞋。
古德心外求經路便差,水中月影鏡中花;
真空妙義君知否,七寶莊嚴總欠佳。
古德三際求心心不見,兩眼看前眼不見;
劃波尋寶寶不見,風花雪月卻常見。
古德大海之水可飲盡,剎那心念可數知;
虛空可量風可繫,無能說盡佛境界。
古德天生萬物皆有所用,
大致廣宇小至微塵;
大用小用貴在其用。

禪心學苑
http://zensoul.org/index/ReadNews.asp?NewsID=951
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禪詩意境(二)